盆腔瘀血綜合征
檢查
一、基本檢查
1.陰道 B超對診斷本病有所幫助。
2.盆腔靜脈造影術:能清楚地、動態(tài)地顯示盆腔靜脈曲張影像,客觀地證實盆腔靜脈瘀血的存在。
二、進一步檢查
腹腔鏡檢查:可見子宮增大,表面呈紫藍色或子宮表面呈“花斑”狀,一側或兩側卵巢呈囊性增大水腫,卵巢靜脈曲張,闊韌帶內血管迂曲、努張,形成靜脈瘤樣或蚯蚓狀。
三、診斷要點
1.具有或部分具有上述臨床表現(xiàn)的患者,尤其是下腹或盆腔墜脹與體征不符者。
2.盆腔靜脈造影有靜脈曲張者可確診。
3.疑難病例可進一步作腹腔鏡檢查。
4.本病需與慢性盆腔炎、子宮內膜異位癥、神經(jīng)官能癥等相鑒別。
治療
西醫(yī)治療
1.鎮(zhèn)靜安神藥 安定2.5-5mg,QN;谷維索20mg,每日3次。
2.手術治療適用于重型經(jīng)保守治療無效者,手術方式有圓韌帶懸吊術及骶韌帶縮短術闊韌帶筋膜裂傷修補術。
中醫(yī)治療
一、辨證論治
1.氣滯血瘀證:下腹及腰能部墜脹疼痛,經(jīng)前乳房脹痛,舌暗或邊有瘀點,苔薄自,脈弦或澀。疏肝理氣,化瘀止痛。代表方:脯下逐瘀湯。
2.濕熱瘀阻證:少腹拘急、墜脹,腰能部酸痛,白帶量多、色黃,小便黃,大便秘結或不暢,舌紅,苔薄黃膩,脈弦數(shù)或濡數(shù)。清熱利濕,活血化瘀。代表方:萆(解)滲濕湯。
3.氣虛血瘀證:少腹墜脹疼痛,勞累后加劇,白帶量多、色自清稀,頭暈,神疲,面色萎黃,大便溏薄,舌淡,苔薄白,脈細無力。益氣養(yǎng)血,活血化瘀。代表方:補陽還五湯。
4.陰虛血瘀證:下腹腰能疼痛,頭昏眼花,手足心熱,舌紅,苔薄或少苔,脈細數(shù)。補益肝腎,活血化瘀。代表方:四妙勇安湯。
二、針灸療法
取關元、中極、氣沖、腎俞、上髎、中髎、足三里。方法:平補平瀉,留針20分鐘,每日一次,15次為一療程。
三、單方驗方
敗醬草、紅藤、當歸、三棱、莪術,濃煎10Oml,保留灌腸,每日一次。
四、中成藥
1.婦康寧片 8片/次,2-3次/日,宜氣滯血瘀者。
2.八珍益母丸 10g/次 2-3膿日,宜氣虛血瘀者。
3.婦科千金片4片/次,4次/ 日。
復方丹參液 靜脈滴注 每日1次,10天為一療程。